1994年6月中旬,中国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的一位村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村口的公路旁,每天都有几个外地人背着大包小包在这里下车,他们总是东张西望,鬼鬼祟祟地前往一处被称作“坟山”的地方。来几个外地人本身没什么奇怪,但他们的行动极为规律。上午在村口下车,晚上原路返回,连续好几天都是这样。怀着好奇心,这位村民决定天不亮就起床,从坟山背面上山,提前埋伏在高处等待,他想看看这群外地人到底在干什么。
不久后,这群外地人准时到来,他们拿出铁锹就开始挖土。躲在高处的村民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们在一处小土丘上挖出了一个大洞。联想起村里长辈曾说过,这里有古代大人物的坟墓,这位村民瞬间明白了,原来这群外地人在此盗墓。于是这位村民一路小跑下山,到河北省曲阳县公安局报了案。随后,公安局和文物局的人立即赶赴现场。可惜到了坟山后,几个盗墓贼早已望风而逃,只留下一个巨大的盗洞。
工作人员沿着盗墓贼挖掘的盗洞进入了古墓,在里面发现了很多残存的壁画和石刻彩绘浮雕,这让考古学家们惊叹不已。经过反复考证,人们终于知道这是一座高等级的古代墓葬,墓主人叫王处直。
王处直是唐末、五代后梁时期的义武军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王处直有一个养子叫王都,为了夺取军政大权,他发动了一场兵变,不但杀死了养父的心腹将领和所有子孙,还把他的养父王处直软禁了起来。两年之后,王处直忧愤而死。王都为了挽回名声,就为养父修筑了这样一座建筑和装饰都极为讲究的大墓。
王处直的墓葬保存了大唐遗风,整个墓室绘满了奉侍、山水、花鸟、云鹤、星象等内容的精美壁画,尤其是墓中用18块曲阳汉白玉石创作了武士门神、生肖、散乐、奉侍等几组浮雕,装饰于墓室各壁。墓门后的甬道两侧是两块威严的武士浮雕像;前室四壁上方有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像;在后室的东西两壁,则装饰着两块散乐图和奉侍图浮雕,浮雕中,侍者和乐工身着窄袖襦衫,外罩披帔,长裙曳地,手持贵族日常用品或各种乐器,列队侍候主人及吹奏乐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考古人员检查王处直墓葬时,发现墓门口的壁龛里缺失了两件镇守墓葬的浮雕武士像,根据壁龛的尺寸推测,这应该是两件一米多高,半米多宽的巨大浮雕武士像。
那么,这两件被盗挖的浮雕武士像到底长啥样?他们又被盗墓贼带到哪里了呢?
2000年2月,佳士得拍卖行在纽约举行“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品拍卖会”,中国画家袁运生参加了这次拍卖会。在翻看拍卖物品的信息图册时,袁运生被其中一件拍品深深地吸引了。这是一件在长方形汉白玉上雕刻而成的彩绘武士像,高113.5厘米,宽58厘米,厚11.7厘米。武士身着盔甲,手持宝剑,立于牛形鹿角怪兽之上,头顶凤鸟含珠,应是佛教护法神的天王形象。其艺术风格上承唐代之余韵,下开宋元之先河,一看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袁运生仔细读完全部英文介绍后,他终于坐不住了。因为介绍上说这是十世纪罕见的彩绘汉白玉武士大浮雕,并且这件浮雕的风格姿态与1995年中国河北曲阳县王处直墓出土的浮雕非常相似,估价在40万和50万美元之间。
情绪激动的袁运生马上起身给国内的朋友打电话,并把这张图片传真到国内,请他们确认这件即将被拍卖的浮雕武士像和王处直墓的关系。如果真的是从王处直墓盗挖的,就一定要在拍卖之前阻止这场交易。中国河北省文物局的专家们在收到消息后立即去王处直墓测量尺寸,采集土样,搜集证据。通过和墓中其它出土浮雕的技术对比以及尺寸勘测,中国考古专家断定袁运生看到的浮雕武士像就是王处直墓中被盗挖的一对浮雕武士像的其中一件。
2001年3月28日,佳士得拍卖行意外地迎来了美国联邦警署的人,同时,他们还被告知这件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像要被查扣。原来,中国国家文物局找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向他们提交了相关证据,证明即将被拍卖的浮雕武士像属于中国被盗文物,希望美国政府出面阻止拍卖活动,并将文物归还中国。
浮雕武士像被查扣后,其货主抱着侥幸心理向中国的文物部门提出两点质疑。一是这件浮雕武士像与王处直墓出土的其他浮雕风格极不相同,二是王处直墓出土的其他浮雕颜色模糊不清,而拍卖的这件浮雕颜色鲜艳如初。
面对质疑,中国专家很快做出解释。武士像的功能不同于墓中其他浮雕,武士是要把守大门的,所以自然要威猛、夸张一些。至于颜色问题,是因为王处直墓在金代的时候就遭遇过一次盗掘,有了盗洞,雨水就随着盗洞进入了墓室,其他的浮雕被水浸过之后,难免会失去一些颜色,武士像正好在墓门的壁龛里,没有遭遇雨水的浸泡,颜色自然就是鲜艳的。此外,中国专家还对王处直墓周围土样与浮雕武士像身上的泥土进行分析化验,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面对种种铁证,货主无力反驳,美国司法部门按照司法程序审理了案件,最终决定将这件浮雕武士像归还中国政府。
就在这件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像回国后不久,中国国家文物局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竟然说另一件浮雕武士像在他手里。打电话的人是美国纽约的大收藏家安思远先生。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国政府海外追宝的新闻后,发现自己收藏的一件浮雕武士像跟拍卖会上的那件极为相似,于是他便联系了中国的文物部门。
原来,这件浮雕武士像是几年前安思远先生在香港买到的。雕像中的武士脚踏麋鹿,手握宝剑,剑尖指向麋鹿口中的荷花。武士肩上青龙盘卧,威风凛凛,十分气派。这件浮雕武士像在雕刻手法、彩绘及材质上与王处直墓中的另一件武士雕像完全一致,专家断定这件武士像与此前险些被拍卖的那件都属于王处直墓。
最终,安思远先生决定捐出这件浮雕武士像,王处直墓中的这两件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像在经历诸多波折后,终于再次团聚,并且被安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两件武士像可算是短短五代时期罕见的艺术珍品,它们为中国古代雕刻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填补了五代考古史的空白。历史的沧桑和海外的漂泊不但没有减弱浮雕武士像的艺术光彩,反而为手持正义之剑的武士增添了震慑力,使他们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守护之神!
参考资料:《国宝档案》、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