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郑欣淼文集》发布会日前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全套文集共21册22种,近千万字,收录了作者自1965年至2022年期间所撰写的中文论著,包括专著、学术论文、演讲稿以及其他重要的文章、访谈录、序跋、诗词等。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2003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先生提出了故宫学,表现出他卓越的学术远见与学术担当。故宫学的发展,与儒学、敦煌学等具有独特世界意义的学问一同前行,推动了对中华文明物质载体多元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不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对故宫及其收藏其中的文物多元价值全面、真实、完整的阐释,是包括故宫学人在内的学术界的时代使命。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表示,《郑欣淼文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在他看来,文集有两大特点:一是以独特的视角深耕故宫文化,从一手资料中深入挖掘故宫文化的价值;二是视野宽广,从紫禁城的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最终形成故宫学,对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事业都具有指导意义。世界各国都在对中华文化,对中国今天发展所创造的奇迹的来源,进行深入探索,故宫学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学家、清史大家阎崇年表示,郑欣淼先生是一位师者、友者、学者。郑欣淼先生在学术文化的方面,做出了五大突出贡献,分别是故宫学的创立、主持故宫建筑的百年大修、故宫文物的清查、诗词的创作以及《郑欣淼文集》的出版发行。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文集》作者郑欣淼在答谢词中回忆,自己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1981年发表的关于鲁迅杂文的文章,第一本书是1988年出版的关于鲁迅的《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因为热爱着鲁迅与鲁迅研究,这对自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来了一种气质、一种气象。不同岗位上,在不同领域里,留下了不同的专著,最后在故宫博物院与故宫结缘。这是历史带给人的机缘。